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7:11 点击次数:196
“迈向MS新生之路”City Walk。
“迈向MS新生之路”夏日City Walk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顺利启程。
多发性硬化(MS)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好发于29-39岁青壮年,以女性患者居多。时值第16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之际,患者组织多发性硬化之家在北京首钢园举办“迈向MS新生之路”夏日City Walk公益活动。活动吸引多位MS病友及爱心人士参与,同时邀请三位专家科普MS治疗知识,旨在提高公众对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认知,帮助患者早期准确诊断、及时治疗干预,同时激发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希望,拥抱自由人生。
据了解,从发病机制来看,该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部位的髓鞘,导致的神经信号传导受阻。而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大量神经细胞汇合在一起,并在大脑、脊髓和身体其他各个部分之间构成网络或回路,控制着人体的各项功能。由于损伤部位和受影响的神经通路不同,患者会在不同部位表现出多种症状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奕楠教授指出,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多样且不稳定,包括四肢麻木、视力模糊、疲劳、平衡问题、感觉异常等。这些症状可以反复发作和缓解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目前多发性硬化尚不能完全治愈,但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、药物治疗以及护理等措施,能够实现很好的疾病进展控制,延缓病情进展、减少复发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华信医院矫毓娟教授介绍说:“疾病修正治疗(DMT)是缓解期的主要治疗方案。如果在MS的缓解期能采用DMT治疗,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和MRI新增病变数量,控制疾病进展、减轻远期残疾程度。”
患者代表子安(化名)分享了他个人的治疗经历,他遵循医嘱使用创新DMT药物,同时自己平日注重康复锻炼,生活并没有被疾病打乱阵脚仍然有序前行,身体状况也得到控制,甚至还能参加马拉松比赛。
需要强调的是,早诊早治是多发性硬化治疗的关键点,有利于改善病情预后。大部分患者在早期都是复发缓解型,早期症状急性发作后,多数受损的神经元可以被修复,不仅功能可以逐渐恢复,疾病的症状和进展也会缓解。然而,身体的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,随着疾病的反复发作和病灶数量的增多,组织的修复代偿能力将会逐渐下降,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错误攻击造成的伤害,使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功能水平。因此,多发性硬化患者要尽早诊治,接受科学规范化治疗。
据悉,多发性硬化在我国属于罕见病,发病率远低于国外其他地区,在疾病认知和诊疗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但随着国家罕见病相关政策的落地,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规范诊疗、救治保障和管理正在加强。自2018年5月多发性硬化被纳入中国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以来,我国引进了多种DMT药物,多发性硬化患者药物可及性得到改善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感染与免疫科宋田教授表示,多发性硬化等罕见病,往往因为早期症状的不明显和公众对这些病症认知的缺乏,而难以早期诊断。科普疾病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大众对于疾病的认知,有助于减少误诊或漏诊的情况,使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。
此外,对抗多发性硬化不仅需要患者自身的毅力与坚持,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与支持同样至关重要。希望更多的人群能够增加对多发性硬化的理解,社会各界对这一疾病更多地关注,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患者支持及关爱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雅婷)